找到相关内容1061篇,用时2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八字种子门

    八字种子门  最胜!复有八字种子门,能成就于无尽辩才。  何等八?  一切法阿字种子门,示法无生故;  一切法蛇字种子门,示第一义法故;  一切法那字种子门,示字故;  一切法遮字种子门,示现一切法调伏故;  一切法婆字种子门,示一切法人平等故;  一切法多字种子门,示如不坏故;  一切法迦字种子门,灭苦业故;  一切法摩字种子门,究竟成就断一切法故。  是八字种子门,能成就于无尽辩才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1856721.html
  • 略谈《十二因缘》

    故彼生,所谓无明缘行,行缘识,识缘色缘六处,六处缘触,触缘受,受缘爱,爱缘取,取缘有,有缘生,生缘老死,起愁叹苦忧恼。”   十二因缘可分为三世二因缘;二世十二因缘;一念十二因缘。分述如下: ...四, 即是心。乃指仅有心之而无有形质,   故不称心而称,。即色身。从托胎后到三十五日,生长成诸根形状,四肢差别,此时虽有身根及意根,但没有眼耳鼻舌四根,所以不叫身而叫,合称。此为...

    张秉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1056779.html
  • 问:如何修福报?

    助益。 总之,常存善心、动善念、行善事、供养诸佛菩萨等,常做这些事则善种子与善自然会增加,这就是修得福报。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7/07011585723.html
  • 佛教的真理:十二因缘

    佛教的真理:十二因缘   生与死是人生的两大课题:生从何来,死往何去?生死的由来,佛教说为「十二缘起」,即:无明、行、识、、六入、触、受、爱、取、有、生、老死循环相续的结果。也就是说,有情众生由于一念「无明」,因而造作各种「行」为,因此产生业「识」,随著业识投胎而有「」,继而「六入」成形,藉著六入接「触」外境而产生感「受」,而后生起「爱」染欲望,进而有了执「取」的行动,结果造下业「...

    佛教|十二因缘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14/03/113143325792.html
  • 什么是八正道?什么是十二因缘?

    我们今世所受的善恶诸业的果报,所以“行”就是业报,使我们投胎轮回生死。现在果:识、、六入、触、受是现在苦果。 ⑶、识:众生前生死时,(精神与物质)的活动散灭,而转成另一系列的精神活动。好像前世...成佛教的唯识宗说是第八识--阿赖耶识。我们死后,生前的色散掉,心识继续活动,形成意生身,也就是中阴身,它能够入胎。 ⑷、者心也,“”者身也。“识”入胎后,身躯及精神组成胞胎。胞胎渐渐长成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0376463.html
  • 原始佛教的心

    一般十二支缘起相同,说明无明、行、识、、六处、触、  受、爱、取、有、生、老死十二支,或者省略其中某支的缘起说。   b.从根、境、识、触、受、爱等《六六经》的系列,而说进展为取、  有、生、老死的...最初有无明、行,其后有识、、六处。   b没有无明、行,a的识、、六处,被取代成为根、境、识,由此三者开始,其后则为触、受、爱等,二者皆相同。   总之,a若去除无明、行,则可能是同样说明缘起的...

    水野弘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5748010.html
  • 以契经看阿赖耶

    说,是为现象界的成因,结果便造成了后人“有一不灭之识”的曲解,于是,唯识学派中的部分论师也承接此一违背圣法义的观点。  经部或是唯识学派的立论基础是契经所谓的“识缘”,便进而推论,生命是以“识”为主,所缘而生“”,于是,以“识”为万法的主体,更进一步的推论“有一不灭之识”,便成了唯心学派思考的方向了。初见契经此句,却实会很容易的往“万法由心造”的方向前进,这是由于此句有把“识”独尊“”...

    净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2654807.html
  • 释法照著:缘起法之认识论探究

    前言所说,认识论离不开缘起法来谈,但是从什么面向切入呢?其实就是缘起法的“识、、六入、触”四支,5于后将会引据经文的内容说明。除此外还延伸探讨三个主题,将《阿含经》认识论的内涵作较完整介绍。第一个主题是研究六根与六识的运作关系。第二主题是了解经中对的定义,并探讨如何构成识的所缘境。最后主题则是了解如何从这认识论中由迷转悟。  1、缘起法的认识论  提及认识论,经中几乎以“六根”为中心开展来...

    释法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3947972.html
  • 唯识思想的十二缘起说-以中边分别论为中心

    "(13)(这就是识缘色缘识。)是很有名的。但主张识(`vijnana, vinnana`)之作用的唯识论书,并没有像它以识与相互依存的缘起为最终,或最初的支分,而采用十二支说的无明与行二...处的《中边分别论》把重点摆在虚妄分别的轮回生起(流转缘起)的杂染面来说明。 (二)、 识、、六处据《杂阿含经》的说明,识、、六处是六识、五蕴、六入处(根)。(29)但此三支也可看为次支“触”...

    叶阿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23653848.html
  • 略谈《十二因缘》(一)

    有,此生故彼生,所谓无明缘行,行缘识,识缘色缘六处,六处缘触,触缘受,受缘爱,爱缘取,取缘有,有缘生,生缘老死,起愁叹苦忧恼。”  十二因缘可分为三世二因缘;二世十二因缘;一念十二因缘。分述...依烦恼而引发善恶之业。  三,识。即是最初初投胎之识,此即第八阿赖耶识。由  于过去世惑业的牵引,致使此识在父母交媾时产生爱染之想,吸入母胎,一刹那间,有了别作用产生,故称为识。  四,即是心...

    张秉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14865711.html